模 型
  • 模 型
  • 贴 图
  • 资 讯
  • SU模型
分类
微信登录
微信登录

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

“趣模网登录”

用户登录

注册

忘记密码?

——————— 第三方账号登录 ———————

用户注册

登录

使用邮箱注册

使用手机注册

——————— 第三方账号登录 ———————

青龙坞言几又乡村胶囊旅社书店

发布时间:2020-02-26

项目名称:青龙坞言几又乡村胶囊旅社书店
项目类型:建筑改造/书店设计
项目面积:232.0 m²
项目年份:2019
设计公司: 西涛设计工作室
设计团队: 刘涛,蔡春燕, 刘国雄(项目设计师),韩立慧(软装设计)
家具灯具合作设计: 体物之作TIWUWORKS
结构和机电设计: 风语筑-朱红中(项目协调),冯猛(结构设计),杨威(暖通设计),万小娇、龚丹、陈新平(水电设计)
产品设计师: 赵云,陈晓雯
施工方: 杜清水营造
施工项目驻场负责人: 廖华荣,敬大国
厂家: edimass
业主: 放语空乡宿文创综合体
摄影师:苏圣亮, Ben Soon, Siyu Chen, Fengyu Zhu


20200226_120452_155.jpg

青龙坞是一片古村,隐匿在浙江桐庐的山林深处,因流经此地的一条溪水而得名

村中有一座木骨泥墙的老宅,紧邻一条山路,南面背靠青山,北面俯拥低台院落。Atelier tao+c 西涛设计工作室应业主之邀改造这座老宅,在占地仅232平米、高7.2米的双层空间中

置入一个可容纳20人的胶囊旅社、一个乡村社区书店和阅览室

如何在一个紧凑空间里保证住宿区的私密性,又要同时满足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整体空间的连续性,是这个项目带来的最大挑战,也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


在拆除了老宅原有的楼板和隔墙后,一楼作为图书馆和公共区域

建筑师在空间中置入了两个“漂浮”的独立结构,分别用作男生“楼”和女生“楼”。在为客房区域分层时

建筑师没有采用常规的楼层高度,而是特地用坐卧所需的高度——1.35米——作为胶囊住宿区二层以上的楼板高度,以堆叠的形式构成三层“楼中楼”

制造出有趣的视角和不同寻常的空间尺度

同时,住宿区楼板之间相互交错,在部分区域构成“双层”挑高,满足住客通行和站立的需要

当人们站在平台上时,他的视点高度超过了上一层楼板的高度


随之而来,跌宕错落的平台内交织着层次丰富的视线关系,两座“楼中楼”之间可以发生多角度的对望,互通声气,在感官上营造出流动的空间

错层的平台之间通过看似纤薄但结构稳固的金属楼梯相连,每段台阶仅有9步,造成短促转折的穿行路线,有如山中的婉转幽径

人就在这辗转中漫游,攀爬、静止、阅读、窥视、入“囊”休息……置身其中,不见全貌,却在每一处停顿和转身时捕捉到不同的景观,在这一片室内的山水园林中寻趣


男女楼各配有10个胶囊和一个卫生间,尺寸统一的模块式胶囊客房隐藏于围合的书架之内,形成更为私密的空间

书架取材本地的竹压板,散发清新的竹香

每间胶囊的开窗都恰好与书架的一个格间相对应,形成不同层次的对望和窥视,嗅觉和视觉交糅,制造出一段丰富跌宕的感官旅程


“楼中楼”的构建,模糊了各种空间的边界,与一层的公共空间形成了开放和私密之间的平衡

但从入口大厅处却能看到楼板之间清晰的剖面关系,同时,胶囊区的侧面又与无限重复的书架系统隔空对齐。内与外都变成了相对的概念和互换的体验


建筑外观的改造是室内空间重组的延伸和体现,建筑师依据内部胶囊房间的纵向布局,在外墙上做了克制的开窗,尽量保持建筑原有的质朴

新增的玻璃木窗与夯土墙及原有的旧窗浑然一体;室外地面的青砖也悄然延伸至室内

建筑东面坐拥极佳的自然景观,于是建筑师将东面的整面山墙剖开,嵌入一个由木框架和聚碳酸酯波浪板构成的透明房子,让青山和绿林晕染至室内,屋顶的天窗也增加了室内空间的采光

暮色降临时,室内的灯光透射而出,温存着山村的静夜,书香伴随人迹,凝聚了村民的日常和情感、激活了村落的脉搏,也点亮了新的生活理想





本站所有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



联系我们

 

欢迎关注趣模网络

Copyright ©2017趣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粤ICP备17145985号 技术支持: 威创网络
在线客服 快捷充值 上传模型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